| 附表2打頭製品異狀判定方法 | 
|   | 異狀內容 | 略圖 | 判定原因 | 處理對策 | 
| 1   | 頭部側面裂痕 |   | (1)材料受傷或裂開 (2)材料過硬 (3)超過加工限度 (4)一沖模形狀不適合 | *查看線圖表面。 *查看材料之硬度抗張力,扭曲。 *再檢討加工過程。 *檢查一沖活動模模形是否正確。 | 
| 2 | 頭部偏心 |   | (1)水準或上下沖模座滑動間隙鬆弛。 (2)沖模安裝孔之鬆弛。 (3)一沖模形狀不良。 (4)壓造變形量過大。 (5)二沖模加工面之粗糙度過佳。 (6)林料切斷長度不整 齊。 | *檢查沖模安裝孔。 *調查一沖活動模。 *再檢討加工方法。 *調查刀具與剪刀模。 *調查切斷輸送機構部份。 | 
| 3 | 頭部體積不足 |   | (1)材料切斷長度不整齊。 (2)打出裝置調整不良。 (3)沖棒彎曲,強度過大。 | 調查切斷,送料機構及打出裝置之調整及沖棒之更換. | 
| 4 | 底面之直角度不良 |  | (1)主模之面與孔之宜角度不良。 | *主模之再檢查。   | 
| 5 | 頂面與底面之平行度不良 |   | (1)水準或上下沖模模座鬆弛。 (2)沖模安裝孔之鬆弛。 (3)二沖模之加工面之直角度不良。 | *調整斜度塊。 *檢查沖模具安裝孔。 *檢查二沖模。 | 
| 6 | 頭下長度不均勻 |  | (1)打出裝置之調整不良或鬆弛。 (2)沖棒之支援方法不佳而彎曲。 (3)材料生銹或線材外徑不正確。 | *調整打出裝置。 *檢討沖棒持方法。 *材料之外觀與外徑檢查。   | 
| 7 | 軸部搓牙部份之彎曲 |   | (1)切斷面不良。 (2)沖棒之端面不良。 (3)主模孔徑,其內面比出口處大。 (4)扭絞主模之絞部比通隙處之口徑小。 (5)主模孔面絞痕。 | *調查刀具、剪刀口。 *沖棒之端面修正。 *主模內徑之檢查。 *主模內部形狀之檢查。 | 
| 8 | 外觀不佳頂面與底面之 .打痕 .紋 .凹入 .重疊等 |  | (1)材料之表面不良。 (2)材料或異物附著於沖頭。 (3)沖模之磨損、破損。 (4)主模之磨損、破損。 (5)林料之表面不良。   | *調查刀具及剪刀模。 *工具之檢查或清掃。 *沖模之更換。 *主模之更換。 *材料之外觀檢查。 |